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常練拳 心窗開

民生報 記者樊天璣/報導 2005.06.20

打太極拳對身體健康有益,對心理和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大有幫助。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賴俊雄指出,打太極拳的中老年人與同齡者相較,在體能、健康和活力上有明顯差異,遇到挫折的心理調適,也比一般人積極樂觀,有趣的是,中老年女性社交能力還因此提升,人際關係大為改善。

太極拳是中國功夫內家拳的一種,這種根源於道、清靜無為的修煉方式,近年來普遍受到現代人重視。賴俊雄指出,台灣太極拳的種類不少,以打37式的楊式太極拳和鄭式太極拳的人最多,約占三分之二強,這兩者都是由陳式太極拳演變而來,知名武打明星李連杰就是陳式太極拳的高手。

研究已證實,太極拳對人體的心肺功能、柔軟度、平衡、張力、血液循環與精神狀態有相當大的益處,但對身心和生活品質的影響,研究卻不多。賴俊雄與中醫師何宗融、醫管系教授馬作鏹、太極總會總教練鞠鴻賓等人合作,針對練拳對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進行研究。

此項研究共有140名中老年人參與,男性77人、女性63人,年齡在40~70歲之間,他們每周至少打2次太極拳、每次1小時,持續練習半年以上。除了基本資料調查外,這些人所練太極派別、有無練習推手等,都在研究範圍內;另外,以生活品質量表問卷,測量受訪者身體與心靈的健康狀態,並與一般人作比較。

賴俊雄指出,練習太極拳的中老年人,無論體能、健康及活力,都比同齡者佳,遇到挫折時的心理調適,也比同齡者積極,有趣的是,中老年女性練了太極拳後,社 交功能顯著提升,人際關係大有進展,這可能因受試女性平常為家庭忙碌,少有機會和外界接觸,打太極拳為她們拓展了生活圈;而男性打太極拳太投入,反而和外界互動變少,兩者差異頗大。

研究也發現,打太極拳的好處沒有派別的差異,對健康影響皆同,但是在拳架與推手二組中,推手組在體能上明顯高於拳架組,達統計上差異。何宗融指出,拳架是 「初級班」,推手是「高級班」,兩者體能上出現差異,可能是太極拳的功力高低有別,因為,練習時間較久才能學推手,故推手組的體能會明顯高於只練習拳架者。

太極拳鍛煉與癌症康復

太極拳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優秀拳種,是武術專案的精華。練習太極拳能夠增強體質已廣爲人知,堅持太極拳鍛煉可以治療某些疾病亦有報道。然而,太極拳鍛煉與癌症康復究竟有何作用呢?

太極拳鍛煉對癌症病人的康復就我個人的體會,確有其良好的輔助效果。

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要達到康復的目的不能只靠單方面的醫療,必須採取綜合手段。其中,體育鍛煉也是加快康復的十分重要的內容。

太極在陰陽的概念,王宗嶽太極論中指出“太極拳,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的動作是根據陰陽變化進行的,太極拳的姿勢動作都是遵循著陰陽相濟的規律進行操練。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因此名義爲“太極拳”。

太極拳鍛煉並不是針對某些疾病爲某個局部起作用的特異性療法。而是改善人體整體機能狀態,提高人體素質爲目標的鍛煉方法,作爲一種療法,其作用機理是複雜 而又全面的。主要是通過加強人體自我調節機能,提高免疫機能和防禦能力。它通過不斷加強正氣促進病殘機體的康復,從而使機體強壯。太極拳療法是通過全身運 動,修復陰陽平衡來發揮作用。

太極拳是全身運動,不是局部性的,而且它這個全身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從肉到骨,從血到氣,從隨意肌到不隨意肌,就是全身的每個細胞,無不在運動。所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這是你看不見的全身運動,所謂“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這是你看的見全身運動。

癌症病人的康復初期是在診療中經過放化療後人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開始起步的。不能疲勞過度是第一重要的。所以應該避免激烈的體育鍛煉,選擇柔和輕靈的太 極拳鍛煉是癌症病人康復期首選的練身好方法之一,因爲它是文雅,柔和,輕靈而不用大力的,內外結合的運動。按照其每日有規律的運動方式,有意識地“意動身 隨”,“意到勁到”,“以意導氣”的意識體操,慢慢調整人體生理功能,從而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達到強身康復的目的。

本人五年多來堅持太極拳鍛煉,不但在拳藝上有所提高,而且在運動中得到了實惠,手腳輕健,思路敏捷,胃口好了,睡眠改善了,體質也有所增強。其實,我在康 復期內除了必須的中藥治療以外,所吃的保健品很少很少,儘管擔任多項社會活動,無論從身體狀況與精神狀態,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我慶倖自己在癌症康復 中把太極拳作爲輔助治療手段這條路走對了。癌症康復離不開太極拳鍛煉——這是我親身的體驗。

資料來源:www.taijimgx.com 2005-6-16

太極拳 「心」生活運動

聯合報 記者黃靜宜/報導 2005.06.20

常打太極拳的中老年人,無論體能、健康及活力,都比同齡者佳。

打太極拳,心臟功能佳!一項研究顯示,打太極拳的人,心臟收縮功能強、血管彈性好、血流阻力少,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是值得在社區大力推展的運動。

這項研究是由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台北市立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呂萬安和該院心臟內科共同完成。呂萬安指出,利用中醫儀器測量受試者的脈搏波, 以及從西醫的收縮壓、舒張壓等血流動力學數值看來,打太極拳的人,血管彈性、血流速度和心臟功能都比沒有打太極拳的人好,具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此一研究請來20名平均打了8年太極拳的人,並和另外20名從未打過太極拳的人做對照。兩組人年齡在57歲左右,且排除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肝臟等慢性病及長期服藥者,並透過問卷調查,篩選出生活方式類似的人。

太極拳組在打太極拳運動前後,均以儀器測量脈搏波和血壓,並和對照組比較。呂萬安說,太極拳組打了40分鐘的「老架楊氏太極拳」後,其脈搏波數值顯示,血流阻力小、血管彈性佳,心臟收縮能力也比沒有打太極拳之前強。

他表示,心臟功能強、血管彈性好,可使細胞正常代謝,減緩老化速度;還能讓循環系統運作更加順利,血管不易硬化,也降低中風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太極拳對健康的好處很多,過去也有研究顯示,打太極拳可增強心肺耐力和下肢肌力,輕微糖尿病患甚至可以不用服藥,顯示這項運動值得大力推廣,作為預防慢性病上身的保健養生之道。

太極拳 有助提升免疫力

聯合新聞網 陳惠惠 2006.03.06

打太極拳確實有助提升免疫力。馬偕醫院研究發現,有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體內白血球數目比沒練功者多了五成,調控免疫系統樹突細胞量也會增加,證實打太極拳確實有「強身」效果。

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說,這項研究比較練太極拳超過一年的民眾和從沒學過的人,廿二位參與研究的對象平均年齡都在五、六十歲間,年紀相仿。他說,參與研究者都得先做問卷調查,排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為了讓研究更準確,陳裕仁說,參與研究者都是趁早上還沒吃東西、也沒練功前,先休息廿分鐘以上,待身體平靜下來後才會抽血檢驗。

研究發現,練太極拳超過一年的民眾,體內白血球數目是沒練功者的一點五倍,但陳裕仁強調,白血球數目增加都在正常範圍內,跟感染後的白血球數目異常增加不 同,不只如此,也可看到樹突細胞量明顯增加,有助提升免疫力。

醫師指出,國外研究陸續證實,耐力型的有氧運動可以活化免疫細胞,像自由車、慢 跑等都可增強免疫力,但相對地,百米賽跑、NBA籃球賽等爆發型的劇烈運動則不然,反而會讓體內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影響免疫系統活性。他說,這也是為什麼短跑 健將、籃球選手在比賽期間反而較容易感冒的緣故。

陳裕仁說,從研究結果來看,太極拳確實是不錯的運動,特別是對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或是自覺體力較差,沒法子做些較費力運動的民眾,都是很好的選擇。他說,這 項研究未來還將監測人體內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主要對抗腫瘤的細胞激素濃度,看看打太極拳是不是也能抗腫瘤。

打太極拳降膽固醇

【高麗玲╱台北報導2004.09.10】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最近首度針對太極拳的學員進行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在練習三個月後,就有膽固醇下降、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上升及血管彈性增加的現象,初步證實太極拳具改善血管硬化作用,這也是國內外首度發現打太極拳可降低膽固醇的研究。

研究成果國內外度首發表

  仁愛醫院在一年多前開班教授太極拳,目前已有二百名學員,為了解太極拳對心血管的影響,該院心臟血管中心團隊日前針對二十八位、練習三個月的太極拳學 員進行練習前後的心血管狀況比較,結果發現,這二十八名平均年齡五十八歲的學員,打太極拳三個月後,患者的平均膽固醇從每百毫升二百一十二克降到一百九十 三克,而高密度膽固醇則從每百毫升五十三克增加到五十五克,尿酸從每百毫升六點一克降到五點六克,血管彈性從每百毫升一點一三八克增加到一點二一八克。

  仁愛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俊雄說,太極拳是屬於緩和、溫和的運動,練的時候是用氣不用力,對健康有很大幫助,有些學員在練習後,出現坐骨神經痛改善、老人斑變淡、生病次數減少等現象,這是國內外首度發現打太極拳可降低膽固醇。

  練太極拳十三年、現年六十五歲的仁愛醫院太極拳班老師黃信雄說,他本來腰脊受傷、心律不整毛病,但是練了三年後,腰痛好轉,五年後心律不整也好了。

太極技擊功夫

作者:壽關順

拳術都是一模一樣的,是否練出功夫就要看是否有真正的明師一步一步的指導,當初支燮堂老師就是因為肺炎吐血,為了強身同一位姓劉的販馬師父學拳,沒有收效,後來同孫公練形意拳後就練好了。拳術的用法是多變的,關鍵幾點

1. 練的是否得法,練的不得法最後功夫沒有出來倒練出一身病來。

2. 練用法。

3. 勁力的練法,人體的身高、體重、骨骼和力,也就是本力是成正比的,一般身高 190 公分體重 100 公斤
可以到達 200 公斤左右的力量,160 公分,65 公斤體重一般具備 100 公斤的力,通過良好科學的鍛煉方式可以達到15~20% 的增長,如果再要長力,是不可能的了。中國功夫是 80 歲的老人可以打 20歲 的青年人,這主要是瞬間人的爆發力,經驗及打擊功夫和方法的靈活應用而克敵制勝的。相反老人如果同青年人來持久戰就不行了。太極拳主要練的練點上的力,人體的骨骼表面可以承受幾百公斤的力,但是通常人的受到超過 10 公斤的衝擊力,就會使人內臟受傷,也就是所說的內傷,導致體內淤血甚至吐血,而點上受到 1 公斤以上的衝擊神經就會受到損傷,點上受到 20 公斤以上的力骨骼就會受到毀滅性損傷,太極拳練點上的力,能練到 5 公斤到 15 公斤以上,這個點的力量是變化的,對方打我而我在變化時受到衝擊力可以很小,做到「不頂」,可以化對方的勁為零,慢了就是頂, 頂的越多受的也越多,受到打擊越大,化的好可以化巨力為無形。運用是功夫的最高級變化,這有一整套的訓練方法。

一是可以經受打擊;而是可以靈活變化而不讓人打到,訓練力量的基礎功夫是要運用得當,時間長了眼睛發光,運用自如表現為時間上掌握的恰倒好處,稱「得機得勢」,要做到第一步是封住別人,管住對方,不讓他發揮,這樣如同大人打小孩,我要打輕可以打輕,要打重也可以打重,想怎麼打就怎麼打,不是四兩撥千斤而是千斤打四兩,打人如割草,隨心所欲。,而當我與對方水平相當時,那時就必須要用假象迷惑對方,使得對方判斷失誤,這時候才是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而且要得機得勢,掌握非常精確,才能取勝,當你與對手交鋒,被對方控制的非常嚴密,不管用什麼手段都不能起到效果,這時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只好了老老實實被人打,虛心接受,不要抱有其他心理,看清楚對方使用什麼手段,虛心學習,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
學習太極拳第一步要先學運用方法,所有拳勢單架都要拆開來練,學習時被打的要走好跳好,而對打的要求一定打好,太極拳有幾萬種單操的訓練方法要練熟,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中講「熟而懂勁,懂勁後才能階及神明」要在所有動作都熟悉的情況下再學習拳架,從拳架上提高運用水平,循環提高水平。為什麼學拳不能先學拳架呢?因為拳架是無止境的,只能相對來說,比你好就是你不行,比他好就是他不行,這叫棋高一著,縛手縛腳,又因為拳術沒有止境,所以青年人不宜先學拳架,比如 20 歲的人學拳 20 年,到了 40 歲拳架還不能講打好,40 歲再學用法,人的火氣已經沒有了,運用能力和人的生理反應降低了,沒有鬥志,還能學好用法嗎?所以青年人一開始就應該從用法入手,有鬥志,學習用法的教學要因人而異,年輕人掌握用法以後可以輕而易舉的戰勝對手,這時候再學習拳架就感到無比興奮,對拳架的運用體會更加深刻。而且對拳架提高更上一層樓。這時候拳架只要 2~3 年的時間就能比常人練 20 年還要有效,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時間。我一開始學三體式,劈拳,其他什麼都不會,但是 10 年以後別人的功夫比我相差至少 20 年,我練形意 30 多年了。當時練太極推手,每天 8 小時,一練就是 15 年,我基礎打的好,別人自然無法和我比
了。

推手是拳術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近代格鬥都是徒手為主的,所以太極推手的用法更加重要各個拳種都要結合太極推手用法來提高自身能力,因為過去戰爭以冷兵器為主,徒手作用不大,近代開始冷兵器推出了戰爭,現在更是空間戰爭,核戰爭的年代,格鬥中就體現出徒手的重要性。而徒手訓練最佳方案就是太極推手,不會受傷而且能夠提高自身運用能力。單操的鍛煉只可以提高拳架水平準備工作,真正的運用還是徒手用法。普通我們講鍛煉的第一節是講力量,但是力量因為個人的體質不一樣。但是力量應用的完善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力小要勝力大,小個子打敗大個子是無從實現的。但是力量應用的比對手巧,局部的地方你的力量可以超過對手,這樣就能做到小個子打大個子,小力勝大力。我體會形意拳的訓練方法是力量大而不損傷身體,可以養生,渾身肌肉像鐵一樣能夠抗擊打但是保持良好彈性。肌肉、臂力,腰腿以及指力都比一般人超出很多,一般的人練 1~3 年就能夠有良好的成果。胖的可以練結實,瘦的可以練壯。這樣般的人練 1~3 年就能夠有良好的成果。胖的可以練結實,瘦的可以練壯。這樣練健身,強身。這樣練是要有人指導的而且老師要嚴格要求,循序漸進。

將來是否可以將太極推手推廣到學校去,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可以得到太極推手的訓練,推手粘在一起是推手,一散開就是散手,這是中國武術的瑰寶,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及武學文化遺產,可以作為素質教育的內容。如果需要教材,我可以提供相關資料,並且可以幫助培養教練,為普及推廣太極推手做一些有益工作。發揚光大孫祿堂等老一輩武學文化遺產而做些微薄貢獻。

兵法的節拍

ㄧ切事物都有其固定的節拍,兵法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刻苦的磨練,就很難掌握兵法的特殊節拍。

世上有些事的節拍是顯而易見的,像舞蹈及音樂,管樂和弦樂,都有優美和諧的旋律。在兵法領域中,射箭、放槍,甚至是馬術,也都有自己的節拍。在諸藝之中,都不可忽視節拍的存在。

在武士的生涯中,無論在邁步時還是格鬥時,在充滿信心的時候還是灰心失望的時候,也都有著各自的「節拍」。

兵法中的節拍,是多種多樣的。首先,要能認識什麼是正確的節拍,什麼是錯誤的節拍,要能從大節拍和小節拍、快節拍和慢節拍中辨別出適用的ㄧ種。不僅要了解「空拍」,還要了解「反拍」。這些均是兵法特有的節拍。如果不能理解「反拍」,就不能通曉兵法的真髓。

依據兵法之理,只有在掌握了敵人的節拍後,使出敵人意料不到之節拍,自空拍中拍出「智慧之拍」,這樣,才能戰勝敵人。
~~摘錄自「武士的精神─五輪書與兵法家傳書」 何峻 譯,遠流出版~~

【太極拳】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貴,只要你肯練習身體就會健康!!

目前醫學已經發現練習太極權對身體健康有許多好處,線再就有的 資料列舉一些:
美國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太極拳可以增強免疫力,使人提升抵抗帶狀性疱疹病毒的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2004年九月份的《身心醫學》雜誌上。

 加州洛杉磯大學研究說,太極拳對于使老年人提升針對帶狀性疱疹的特異性免疫力有顯著效果。

 研究還顯示,參與太極拳鍛鍊還能明顯增強身體的活動能力,這種鍛鍊對做心臟瓣膜手術後的改善效果甚好。

 2004年台灣大學醫院復健部所做的太極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參與,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最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最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 部分高血壓患者練習太極拳三至六個月後,血壓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練習打拳後,輕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飲食及運動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藥,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藥量也可減少20%,這顯示太極拳運動也有降血壓、血糖效果。

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研究發現,打太極拳除有助於提升人體自律神經並增強免疫力外,也可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值得每日為之。

 經過抽血生化檢查發現,太極拳學員組在學打拳前的總膽固醇指數為每百毫升血液為212.4毫克,學拳3個月後降為193.1毫克,三酸甘油脂由129.12毫克降為125.7毫克,有益健康的高密度膽固醇由53.2毫克增為55.2毫克。至於血流動力學變化,學拳後的血管彈性較學前高,血管阻力及腎動脈阻力則都降低。
所以說只要願意練習,不僅個人身體健康可以減少醫療費用與疾病的折磨,所以國家除了健保體制外,從根本之道還是多鼓勵大家運動,才能減少醫療資源的使用與增加國力,否則現在台灣學童體適能區亞洲之末,東亞病夫在現,一點競爭力都沒有,那國家也差不多了!!

《太極拳》養身調息 適青壯年練習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杜念魯、徐世經/報導】
聽到「太極拳」,不少人直覺會將它歸為老人家的養身運動,然而,太極拳所蘊含的意境與精神,卻更適合血氣方剛的青壯年練習……
「太極拳其實是一種動禪」練太極拳有20年歷史的徐元龍教練表示,過去多數人會以為太極拳的運動量不大,是屬於老年人的運動。實際上,太極拳由於需要下盤穩定,同時協調全身上下隨時變動的身體姿勢,因此運動量並不輸給一般運動。除了在肢體方面的運動與協調外,練太極拳的同時,能透過呼吸的吐納配合,排除體內的濁氣,達到讓身體更清朗、健康的目的。
練習太極拳除了對腿部的肌耐力、肢體柔軟度與全身協調性方面有顯著的效用外,對於收斂心性、鍛鍊精神力也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近年來有不少父母將小孩送去練習太極,主要是為了要平定小孩心浮氣躁的個性,也因此讓太極更為年輕化。同時,太極拳也是一種講求「感覺」的運動,同樣的動作,會因為個人的體認與領悟而有不同的「感覺」。有的人強調要先練「氣」,再做動作;也有人覺得,動作做對了,久了之後,感覺自然會出來。但是,不論哪一個流派的太極拳,一般都會強調的重點部分有:
1、目光:眼神是很重要的,當身體四肢動作時,視線必須要專注而且隨著身法移動。
2、腰:腰是身體的主宰,因為腰部上連軀幹,下接雙腳。腰正,軀幹將自然挺直,兩腳自然有力。同時,太極拳中,相當多的虛實變化,也都是透過腰部來運動。
3、四肢:在雙腳的部分,要求步步有根,要能不動如山;至於雙手,則要做到沉肩墜肘,也就是要放鬆肩膀,讓手肘維持在自然下垂的情況。
4、意境:太極拳綿長而連續的氣勢,是一種意境的表現,因此在意念與心境上,都要能集中配合,才能展現出太極的精神。
至於派別招式的差異,教練表示,太極拳在一開始的招式多半是練單一動作,經過整理之後,最初的連續套路是十三式,一般稱太極長拳十三式,之後,配合上步伐與動作的轉換,而衍生出二十四式甚至一百多式;實際上,有些只是重複的動作。教練強調,一般人可能會在招式的多寡上計較。其實,太極拳的每一個架勢都有它的精神與意義,必須用心揣摩,仔細領會;只要能正確的掌握太極拳的精神,動作其實在精確而不在多寡。

正確的太極拳架

太極拳的構成,是從各種拳術的動作,融會了導引、吐納的方法,加上太極圖圓形,弧線的理論,得出符合哲學、科學、醫學、兵學的道理而創造出來的,它不僅俱備攻防的技擊作用,也加強了保健強身和治療慢性疾病的效果。因之它的動作,不能脫離技擊作用,和生理醫理的要求。所以要求每一動作,都有理論的依據,和技擊上攻防的著落,不使有多餘和不正確的動作。這是我們首先應有的理念。
太極拳的攻防技術,在哲理上是以防身為上,而不主張攻擊他人,因之在戰略上要求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從被動上取得機先。後發先至,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在戰術上要求「以曲為直」、「逆來順受」、「化而後發」、「即化即發」、「化即是發」;在戰鬥上要求「沾連黏隨不丟頂」、「牽動四兩撥千斤」。因之我們在拳架的動作首先就要研究,這架勢動作,它的防禦目標和反擊目標是哪一部位,由部位而確定手法構架的高度和寬度,以長短、據哩,以及步伐的高低長寬空間,又須研究上下的配合,與步伐的高低大小虛實和方圓的角度,更須研究如何兩手的長短相配互為倚角,互為變化。最後,試ㄧ試什麼角度位置勁力最大(與地心引力的關係),才算最佳位置、最正確的姿勢。在攻防上更須研究架勢的變化多與少,以能變化最多為最好的動作。在內在方面,要注意呼吸的配合,做到能「以心行氣」、「氣遍周身」。曲線的螺旋式,抽絲式行氣運動的虛實變換,才算是內外俱佳,最優最美最正確的姿勢。
~~摘錄自「太極拳研究ㄧ得紀要」 張敦熙 編著,逸文出版~~